“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”這句話描述的是古代工匠在雕琢器物時那份執(zhí)著專注的工作態(tài)度,在龍鋼公司的“工匠精神”卻不是書面上的寥寥幾個字,而是熔于一爐一機,存乎一言一行,它如同一束璀璨的光芒,照亮了無數(shù)后來者前行的道路,而趙方就是這束光中極為耀眼的代表之一。近期,他在“北科大杯”第十屆全國模擬煉鋼-軋鋼大賽全國總決賽中,榮獲企業(yè)組煉鋼單項獎三等獎的好成績。
專注,是工匠精神的核心
走進煉鋼廠3#轉爐主控室,只見搖爐工趙方身著白工裝、頭戴護目鏡,正全神貫注地盯著操作界面,他右手緊握搖爐桿,靈活而有力地轉動著。隨著他精準的動作,龐大的爐身逐級由零位緩緩朝出鋼方向搖動。“出鋼了,趙方!” 爐長的聲音從身后傳來,打破了主控室的寧靜。
待爐身穩(wěn)穩(wěn)回正的那一刻,趙方迅速跑向爐后。爐后操作臺邊,爐火熊熊,熱浪滾滾襲來,但趙方絲毫未受影響,他熟練地控制搖爐桿,時而微微前傾,觀察鋼水的流動狀態(tài);時而輕輕轉動搖爐桿,精準地控制著流量,確保鋼水準確無誤地流入鋼包中。此時的他離爐火很近,熾熱的火光映照著他的臉龐,隨著時間流逝,他額角的汗珠越來越多,順著臉頰滑落,他卻無暇擦拭。爐前熱浪洶涌,即便是在冬天,短短幾分鐘,就能讓人大汗淋漓。然而,趙方卻在這樣的環(huán)境下,日復一日、年復一年地堅守18個春秋。
熱愛,是工匠精神的源泉
2006年,趙方畢業(yè)后便踏入龍鋼公司,成為一名爐前工,在完成本職工作之余,他對搖爐技術有更多的“貪心”和執(zhí)念。為此,他一有時間便向老師傅們虛心求教,反復琢磨所學技藝,三本 A4 紙大小的筆記本上,他密密麻麻地寫滿操作要點和過程控制要求。他反復依據(jù)鐵水成分以及冶煉鋼種的不同,精心控制槍位、加料量以及底吹量,將溫度和碳含量精準地控制在合適的范圍之內,從而順利實現(xiàn)脫磷脫硫。這樣的演算與操作練習,他不厭其煩地重復了成千上萬次,雖然枯燥乏味,卻極為有用。不到三年的時間里,他便將整條生產(chǎn)線的工藝流程完全掌握,對各項操作要點運用自如。在合金溶劑、噴濺控制、渣料消耗等方面,他擁有了屬于自己的一套“獨門秘籍”。
技藝,是工匠精神的根基
“根據(jù)火焰的狀態(tài)區(qū)分軟火、硬火,若出現(xiàn)軟火便極有可能發(fā)生噴濺,這時就要把氧槍朝下,減少氧化鐵含量。”趙方的目光始終緊緊追隨著熊熊燃燒的爐火,仿佛能讀懂鋼水的“語言”。
透過頭盔上的護目鏡,趙方仔細觀察轉爐內火焰的顏色與長短,令人驚嘆的是,僅憑借自己的雙眼,他所判斷出的溫度誤差能控制在正負 5 度的范圍之內。對鋼水成分中碳含量進行目測后所得出的結論,和電腦分析數(shù)值相比,誤差也在 0.01%以內。他這雙“火眼金睛”背后,是長年累月的細致觀察,每天觀察、計數(shù)、總結、分析,于別人而言是枯燥乏味的重復勞動,對趙方來說卻是提煉經(jīng)驗、調整思路、分析糾錯的好機會。這手絕活,為他判斷終點溫度筑牢堅實根基,能夠有效節(jié)約當班煉鋼時間,為企業(yè)降低生產(chǎn)成本。2024年,趙方所在班組生產(chǎn)的鋼水合格率高達99.98%。
傳承,是工匠精神的延續(xù)
在“師帶徒”的過程中,他化身為嚴格的導師,依據(jù)徒弟的實際情況,精心制定從基礎到高級的培訓計劃,涵蓋了煉鋼工和搖爐工所需的專業(yè)技能。為確保徒弟們能熟練掌握轉爐知識與操作流程,他堅持每月帶領班組成員開展實操訓練,將轉爐的PLC自動控制系統(tǒng)及預防轉爐傾翻事故的聯(lián)鎖控制方法,制作成詳細的示意圖供大家學習,直到他們能夠獨立完成操作并通過評估。至今為止,已有八名徒弟成為合格搖爐工。讓趙方驕傲的是,他帶出的徒弟李沖“青出于藍”,在本次大賽中獲得了二等獎的好成績;他本人也先后榮獲“陜西省機械冶金建材系統(tǒng)技術標兵”“陜西省機械冶金建材系統(tǒng)技術能手”,陜鋼集團“先進工作者”“崗位建功能手”,龍鋼公司“四優(yōu)”共產(chǎn)黨員等榮譽稱號。
()
|
陜公網(wǎng)安備 61058102000140號